Disease & symptoms
是一種疾病狀態,不同於正常老化,是一群腦部疾病的總稱。除了記憶力減退外,還會合併其他認知功能退化,例如:語言能力、判斷力等。同時也可能出現個性改變、幻覺等,依其嚴重程度影響到患者的工作能力與人際關係。
原發性的失智症主要是因腦細胞退化、死亡而引起的腦部萎縮、大腦皮質功能受損。也有某些失智症是由特定原因造成的次發性失智症,例如:腦中風、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顱內病灶、營養缺乏、代謝失調…等等。
失智症大致可以分為退化型與次發性這兩類,又次發性最常見的是血管性失智症。但是也有患者會同時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病因,常見合併阿茲海默症與血管型失智症。
退化型失智症主要是腦部障礙出現的區域不同,表現的症狀也有所不同,最常見的失智症依盛行率排序有下列幾種:
血管性失智症則是因為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的病變,使腦部神經細胞凋亡,進一步造成腦部的萎縮退化,是所有失智症病因中的第二大原因。
失智症是一個進行性退化的疾病,依嚴重程度及進展又可分為: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輕度(早期)、中度(中期)、重度(晚期)。有可能會隨著時間在不同的認知功能出現退化,進而影響生活及社交能力,例如:容易遺忘、情緒轉變、言語表達、視幻覺、行動能力降低、飲食與生活障礙等。
疾病初期,因為症狀輕微,常常會忽略而延誤就診。
疾病中期,生活能力持續下降,對日常生活的處理變得更加困難。
疾病晚期,幾乎完全依賴他人照顧。
退化型與血管型的失智症為不可逆的失智症。
但是許多次發性的失智症,如果找出原因並加以治療,是有可能恢復的,例如 : 顱內病灶、中樞神經受感染、代謝失調等。
根據近年來的研究顯示,阿茲海默症可能早在患者出現症狀的20年前大腦就開始產生病變,因此需要及早開始預防失智的行動。
謹記「趨吉」、「避凶」兩大原則趨吉—增加大腦保護因子,遠離失智症:
避凶—減少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正常的老化或衰退並不會造成生活功能上的障礙,但失智症的患者卻會在生活及社交能力上出現問題及缺陷,需要親近的家人、朋友的觀察及警覺。
目前有數種方式可以偵測是否有認知功能衰退及阿茲海默症的狀況 :
但是腦部健康仍需要透過醫師進行整合性的評估、判斷,才能了解大腦各方面表現的健康狀況。
目前沒有醫學上實證能有效延緩或阻止大腦神經細胞凋亡的藥物可以使用。
治療上分為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透過治療改善患者的症狀或是延緩疾病的進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