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ease & symptoms
肝臟內某些細胞癌化(基因發生突變)轉型形成。而基因突變的形成與B、C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臟慢性發炎及肝硬化有關。在台灣大多數的肝癌與B型肝炎、C型肝炎有密切關係,少數與酗酒、毒素傷害(如黃麴毒素)、遺傳性代謝異常引起的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有關。
肝臟在人體的右上腹內,橫膈膜下方,是人體內最大的器官。
主要生理功能:
一般而言,正常成人的肝臟若切除80%,剩下的20%是足以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機能的。
早期症狀不明顯,幾乎無法察覺,建議定期健康檢查。
較大型的肝癌可能會造成病患:
部分患者會因為肝癌位置靠近肝臟表面,當肝癌擴大侵犯到肝表面時,可能會發生肝臟破裂,造成病患劇烈腹痛、內出血,甚至休克。
末期可能會因為合併肝硬化代償不全,或因大型肝癌侵犯膽管、肛門靜脈而產生腹水或黃疸等症狀。當出現這症狀時,可能已到非常嚴重的地步。
初期因為症狀並不明顯,必須借助定期追蹤檢查,在台灣包括肝指數AST/ALT(過去稱為GOT和GPT)、血清甲型胎兒蛋白檢查、腹部超音波檢查,如果追蹤檢查呈現異常,會再進一步進行電腦斷層掃描、血管攝影,甚至少數會需要安排肝穿刺生檢切片檢查,以確立診斷。
1. 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為優先治療方式。但對於可否進行手術治療,須多方評估,包括腫瘤的大小與數目,位於肝臟何處、與肝臟內血管位置的關係,及手術切除後肝臟殘留的功能是否足夠等。同時還需檢查凝血功能、腎功能指數等。建議肝癌手術後每3個月接受追蹤檢查一次。
2. 局部治療指針對局部肝癌做治療,目前常使用射頻燒灼術或稱射頻消融術、血管栓塞術等。
3. 化學藥物治療此效果不是很理想,不建議做為第一線治療。
平日可注意:均衡飲食(吃足夠纖維,避免醃製、發霉的食物及含有黃麴黴菌成分的食品)、不熬夜、不過度飲酒、不自行服用藥物、不使用來路不明的健康食品等。若為高風險族群病人,則應定期追蹤檢查。
黃麴黴菌是一種生命力很強的菌種。穀物在高溫高濕環境下,極易使黃麴黴菌增生,進而產生強烈的致癌物質(黃麴毒素)。如發霉的花生、玉米、大豆、米、麥等。
如果花生經過檢測未含黃麴毒素就安全。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吃進含有大量黃麴毒素的發霉花生,會造成肝臟的傷害。
當然無法。某些動物實驗研究顯示蜆精可能會降低肝指數AST/ALT,但肝癌並未被清除。
不建議。
使用某些特定藥物後,醫生會密切觀察,一旦發現肝功能指數增加即會停用,並不會影響肝臟健康。但未經醫師處方的藥物若不當服用,極易造成肝臟傷害。
早期肝癌雖然無症狀,但可經過治療治癒,且預後良好,所以高危險族群定期追蹤治療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