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ease & symptoms
簡單來說,就是人體器官內有一塊組織的生長或細胞組成與正常結構不同。依照細胞是否對正常組織有侵襲性或破壞性,可分為良性與惡性腫瘤。
「肝臟良性腫瘤」通常是由肝臟組織中正常的結構,因為發育或排列不同而產生。最為常見的良性腫瘤如:肝血管瘤、局部節結性增生、肝線瘤等。
「肝臟惡性腫瘤」最為常見的是由惡性化的肝細胞所形成的肝細胞癌,即肝癌。其他不是由肝臟原發性產生的惡性腫瘤也是常見的狀況,由身體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如大腸癌、胃癌等)而形成的轉移性惡性腫瘤。
血管細胞形成血管時,排列不正常而形成,可能在人體形成的胚胎期就已產生。肝血管瘤本身就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管腔,管腔內有許多紅血球,看起來就像是許多血管聚集而成的瘤;可以是單一也可能是多顆。
通常沒有症狀,除非肝血管瘤很大造成上腹部有鼓脹感。肝血管瘤通常不會變大,即使會變大也是很慢的速度,並不會惡化成肝細胞癌。
不需要。定期追蹤即可。但若是較大的肝血管瘤者應避免受傷或碰撞。
成因通常不明確,可能是天生,部分可能與使用女性荷爾蒙製劑有關。
原位癌症(如大腸癌、胃癌等)的癌細胞不斷發生突變,並且侵襲破壞血管或淋巴,經血液或淋巴系統移行到肝臟而成。且通常原位癌轉移到肝臟,就已是癌症第四期了。
小型囊腫不會有症狀(良性、惡性都是)。
良性腫瘤較少會變成大型腫瘤,通常不會有症狀。但若是變成大型腫瘤,還是會有發生症狀的機會。
惡性腫瘤會快速增生,腫瘤越長越大就會發生症狀。如腫瘤太大會消耗過多養分;或佔據正常肝臟組織,正常的肝臟組織太少,可能會出現疲倦、食慾不振等。若腫瘤太大,可能會產生右上腹部疼痛。或腫瘤壓迫到肝臟旁的胃時,會有腹脹、食慾不佳等狀況。壓迫到膽管系統就會造成膽管阻塞而出現黃疸。
通常經過健康檢查時才會發現,有不適症狀時先腹部超音波檢查是否有腫瘤,有需要會進一步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檢查(CT)或磁振造影檢查(MRI),找出腫瘤位置、測量大小、數量等。並確認腫瘤性質(良性或惡性)。
初期會追蹤觀察約相隔2-3個月再進行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若經幾次追蹤檢查腫瘤大小沒有改變,經確認是良性腫瘤。醫師會延長追蹤檢查的時間,可能會建議每半年或每年即可。
若非上述,醫生判斷為惡性腫瘤或無法確認性質,會安排住院接受更深入的檢查如血管攝影檢查、肝臟生檢切片病理化驗來幫助診斷。
以最常見的「肝癌」為例,最常見的高危險群有慢性B型肝炎或C型肝炎患者、有家族病史、肝硬化患者。
良性腫瘤對人體健康其實沒有影響,且常常原因不明,沒有明確的保養預防方式。平日可注意:均衡飲食(吃足夠纖維,避免醃製、發霉的食物及含有黃麴黴菌成分的食品)、不熬夜、不過度飲酒、不自行服用藥物、不使用來路不明的健康食品等。
黃麴黴菌是一種生命力很強的菌種。穀物在高溫高濕環境下,極易使黃麴黴菌增生,進而產生強烈的致癌物質(黃麴毒素)。如發霉的花生、玉米、大豆、米、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