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ease & symptoms
C型肝炎是一種病毒感染造成的肝臟發炎,是台灣地區僅次於B型肝炎的慢性肝病殺手,是C型肝炎病毒是一種RNA病毒。不論幼年或成年時感染,大部分都會成為慢性肝炎,其中有部分會轉成肝硬化,也有可能發生肝癌。後遺症與B型肝炎類似,但發病(肝硬化、肝癌)的年齡比B型肝炎患者晚10-20年左右。
一般經由血液或體液感染。
在C型肝炎病毒檢試劑尚未發展之前,輸血是傳播C型肝炎最重要的途徑之一。自民國八十一年起,台灣地區已全面篩檢捐血者的C型肝炎,所以透過輸血而引起的狀況已經大幅減少。
此外,早期血液透析、不潔的針頭注射、開刀、針灸、穿耳洞、刺青等也都可能是傳染途徑。但還是約有一半C型肝炎患者屬於散發性感染,無法確認傳染途徑。
部分患者會出現急性肝炎,包括食慾不振、全身無力、腸胃不適、右上腹部疼痛、疲倦、噁心、嘔吐等症狀,急性期結束後會發展成慢性C型肝炎。發炎輕微者可能無症狀或有輕微倦怠感。反覆發炎後,可能會出現黃疸(皮膚和眼白均呈黃色,尿液呈茶褐色)、腹水、水腫等症狀,有可能會發展到肝硬化、肝癌。
建議到肝膽科門診檢驗肝指數AST/ALT、胎兒蛋白(AFP─肝腫瘤標記)及肝臟超音波檢查,並且檢測C型肝炎病毒量與病毒基因型,評估利用口服直接抗C型肝炎病毒藥物治療,徹底清除C型肝炎病毒的可行性。
在醫療機構工作人員是常見的高危險族群,因較有機會接觸帶原者。C型肝炎目前沒有疫苗可以施打。
目前臨床上已經使用口服直接抗C型肝炎病毒的藥物治療,對所有基因型的C型肝炎病毒感染都有90%以上的治療成功率,建議積極治療。除已有失償性肝硬化者或抗藥性病毒株感染,更特別需要與醫師合作謹慎治療。
建議積極藥物治療,避免熬夜,禁菸禁酒,不亂服藥。飲食方面採清淡、高纖、均衡飲食,少吃刺激、辛辣、燻烤、發酵處理及發霉食品。切記不能捐血,也不與別人共用刮鬍刀、牙刷等。
目前沒有。因為C型肝炎病毒會不斷產生突變,導致目前仍無有效C型肝炎疫苗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