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ease & symptoms
是一種病毒感染造成的肝臟發炎,引起B型肝炎的是一種DNA病毒。通常幼年時感染後容易成為帶原者,成年後演變為慢性肝炎;成人感染後會產生急性肝炎。不論幼年或成年感染,部分患者可清除B型肝炎病毒,但部分無法清除病毒而變成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這些B型肝炎帶原者常發生肝炎復發,歷經多年反覆肝炎發作,可能會產生肝硬化、肝癌等併發症。
輕度發炎時一般人多無症狀或有倦怠感。急性發作時會有食慾不振、全身無力、腸胃不適、右上腹部疼痛、疲倦、噁心、嘔吐等症狀。發炎輕微者無黃疸,嚴重者可能會出現黃疸,少數會發展成猛爆性肝炎足以致命。
病程進入慢性B型肝炎時會造成肝細胞間歇性發炎,若是肝炎反覆發作可能會造成肝硬化;少部分會引發癌變。
建議每六個月定期到肝膽科門診追蹤,並抽血檢驗肝指數AST/ALT、胎兒蛋白(AFP─肝腫瘤標記)及至少每年一次肝臟超音波檢查。如果病情有變化,再依醫師的建議進一步追蹤或進行特殊檢查。
在醫療機構工作人員是常見的高危險族群,因較有機會接觸帶原者。若本身無B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體,建議施打B型肝炎疫苗避免被感染。
目前主要治療方法為口服抗病毒藥:可直接抑制B型肝炎病毒在人體肝臟中複製,口服藥很方便但需長期服用。且有可能造成病毒抗藥性變異株出現,停藥後仍有復發風險,需小心期追蹤。對已有肝硬化者、免疫功能不全者、抗藥性病毒株感染,則特別需要與醫師合作謹慎治療。
經抽血檢查結果呈現B型肝炎表面抗體陰性且不是帶原者,可考慮B型肝炎疫苗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間隔一個月,第二劑和第三劑間隔五個月(六個月內三劑疫苗)。注射完三劑後,疫苗免疫效力可持續至少五年。但少部分人注射三劑後仍可能不會產生抗體,此時可考慮接受第二輪三劑疫苗注射。
除了定期追蹤外,避免熬夜,禁菸禁酒,不亂服藥。飲食方面採清淡、高纖、均衡飲食,少吃刺激、辛辣、燻烤、發酵處理及發霉食品。切記不能捐血,也不與別人共用刮鬍刀、牙刷等。
B型肝炎病毒有機率會透過母親垂直傳染給新生兒,但台灣已開始新生兒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年輕的B型肝炎患者已經少非常多。
有的。施打後約70%成人仍可產生抗體(新生兒90%以上),所以鼓勵施打。